缅甸经济
စီးပွားရေးကို
u=1637705946,242512924&fm=27&gp=0
 
从投资环境吸引力的角度,缅甸的竞争优势有以下几方面:
 (1) 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遗产;
 (2) 市场潜力大,又是连接东南亚和南亚两大市场的重要通道;
 (3) 国内政局相对稳定;
 (4) 政府欢迎外国企业到缅甸投资,并大力支持以资源为基础的外国投资项目、出口项目,以及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允许投资的范围广泛,包括农业、畜牧水产业、林业、矿业、能源、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贸易等。
 (5) 随着西方解除对缅甸的经济制裁,以及缅甸离岸天然气田的发现及开采,大量外资纷纷涌人,缅甸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为进一步吸引外资,缅甸于2012年11月颁布《外国投资法》,2013年1月颁布缅甸外国投资实施条例。为增强国内外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让国内投资者享有与国外投资者同等的待遇,政府综合了外商投资法以及缅甸投资法,缅甸联邦议会2016年10月18日通过了新的《缅甸投资法》。与之前的法律相比,此次批准的新法案增加了所得税减免条款。
 
 
 
根据缅甸计划与财政部数据,2012/13财年缅甸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7.3%;2013/14财年缅甸GDP增长率为8.4%;2014/15财年缅甸GDP增长率为8.7%;2015/16财年缅甸GDP增长率为7.3%
 
财政年度
 GDP
(百万美元)
GDP增长率
(%)
 人均GDP
(美元)
2012/13 80011 7.3 1579
2013/14 62141 8.4 1214
2014/15 66477 8.7 1286
2015/16 55813 7.3 1064
2016/17
(EST.)
  6.5  
 
【GDP构成】根据缅甸计划与财政部数据,2015财年GDP中,农业占26.8%、工业占34.5%、服务业占38.7%;消费占68%、投资占35.6%,净出口占-6%。
【外汇储备】根据缅甸计划与财政部数据,截至2015年底,缅甸外汇储备11.96万亿缅元,黄金储备3249亿缅元,合计约93.86亿美元。
【失业率】据缅甸计划与财政部统计,2015年缅甸失业率为4%。
 
 
 
缅甸法定货币Kyat(缅币),面额主要有10000、5000、1000、500、200、100、50,可自由兑换。
缅甸央行于2012年4月起,采用基于市场情况并加以调控的浮动汇率制,这是缅甸新政府经济改革计划中的重要一环。此次外汇汇率改革,有利于外汇汇率整合、调控及开展国际结算和汇兑业务。
2018年4月2日缅甸外汇市场汇率为1美元现钞兑换约1330缅币。
 
根据《缅甸投资法》第56规定,外国投资者可以将下列与投资有关的资金汇出境外:
 (1) 符合缅甸中央银行关于资本账户规范的资本金;
 (2) 收益、财产获益、股息、特许权使用费、专利费、授权使用费、技术协助和管理费及其他与本法任何投资有关的利益分享和经常性收入;
 (3) 整体或部分出售投资或其财产,或清算投资所得的资金;
 (4) 依合同,包括借款合同,所获款项支付;
 (5) 因投资纠纷解决所获款项支付;
 (6) 因投资或征收所获的补偿和金钱补偿;
 (7) 在境内依法雇佣的外籍人士所得的酬劳、薪资和报酬。
缅甸未规定利润等汇出是否缴税,具体缴税费比例需与缅甸投资管理委员会协商。
 
 
 
 (1) 建立透明、良好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拓展财政收入来源
 (2) 改善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对于可以转型的企业要施行私有化,要发展中小企业以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
 (3) 要加强能力建设,加强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以人才推动经济现代化
 (4) 要优先发展电力、能源、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建立电子化身份证系统、数字政府及电子政务系统
 (5) 要在短期内优先为国内民众及从国外归来的缅甸公民创造就业机会
 (6) 要实现农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以推动国家的全面发展,保证粮食安全并促进出口;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7) 要制定专门政策,建立许可证制度。加强法制建设,使民众能根据市场经济法律法规自由地发展产业,并促进外国投资。
 (8) 要制定金融政策,稳定金融秩序,为家庭、农民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持。
 (9) 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环境保护,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开发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维护。
 (10) 要建立高效合理的税收制度,增加财政收入;要通过立法保障民众的权益和物权。
 (11) 要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法,以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12) 要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密切关注东盟及东盟以外地区的发展变化,保证我们能以长远的眼光来发展经济。

 
此外,缅甸民盟政府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由总统担任主席,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担任副主席,计划财政部长担任秘书长,成员由各部部长及14个省邦首席部长组成。该委员会正在根据财政情况、自然资源情况及人力资源等情况,抓紧制定5年经济规划。据总统吴廷觉1月在国家计划委员会会议上表示,根据新政府草拟的首个国家计划,拟定2017/18财年GDP增幅为7%,人均GDP为170万缅币。该法案有待提交议会通过。
 
 
 
民盟政府2016年4月上台执政后,于7月份发布了经济发展纲领,内容包括如下部分:
 
【总体目标】
缅甸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以人们为核心,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二是以经济发展支持民族和解,保护自然资源,制定一部适合所有省邦的经济发展纲领。

【任务】
 (1) 经济政策必须有利于实现民族和解并建立一个团结的联邦民主国家
 (2) 要为各省邦实现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经济条件
 (3) 要为青年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4) 要鼓励全民参与建设,并通过努力和创新,长期享受发展成果
 
 
 
【工业】
主要工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小型机械制造、纺织、印染、碾米、木材加工、制糖、造纸、化肥和制药等。
 
【农林牧渔业】
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可耕地面积约1800万公顷,尚有400多万公顷的空闲地待开发,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四成左右,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芝麻、棉花、豆类、甘蔗、油棕、烟草和黄麻等。缅甸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2016财年缅甸出口大米150万吨,农产品出口总额为25亿美元。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缅森林覆盖率为45%。
 
【旅游】
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世界闻名的仰光大金塔、文化古都曼德勒、万塔之城蒲甘、茵莱湖水上村庄以及额布里海滩等。缅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吸引外资,建设旅游设施。较著名的饭店有:仰光的喜多娜酒店、茵雅湖酒店、苏雷香格里拉酒店、皇家公园酒店,内比都的妙多温酒店、丁格哈酒店、阿玛拉酒店,曼德勒的喜多娜饭店、曼德勒山酒店,蒲甘的丹岱饭店、蒲甘饭店等。
 
【交通】
交通以水运为主,铁路多为窄轨。主要港口有仰光港、勃生港和毛淡棉港,其中仰光港是缅甸最大港口。仰光目前已开通的主要国际航线有北京、昆明、广州、南宁、香港、曼谷、清迈、新加坡、吉隆坡、河内、胡志明市、东京、首尔、多哈、法兰克福航线。国内大城市和主要旅游景点均已通航。主要航空公司有缅甸航空公司、缅甸国际航空公司、曼德勒航空公司、仰光航空公司、甘波扎航空公司、蒲甘航空公司、亚洲之翼航空公司、金色缅甸航空公司等。主要机场有仰光机场、曼德勒机场、内比都机场、黑河机场、蒲甘机场、丹兑机场等,仰光、内比都和曼德勒机场为国际机场。
 
【金融】
缅甸有五家国有银行,分别为:缅甸中央银行(1948年成立,前身为缅甸联邦银行,1990年改称中央银行)、缅甸农业银行(1953年成立)、缅甸经济银行(1967年成立)、缅甸外贸银行 (1967年成立)和缅甸投资与商业银行(1989年成立)。从1992年起,允许私人开办银行,近年开始允许外国银行在缅设立代表处。主要私人银行有19家:妙瓦底银行、甘波扎银行、合作社银行、伊洛瓦底银行、亚洲绿色发展银行、佑玛银行、环球银行和东方银行等。目前已有中国工商银行、越南投资与发展银行等20余家外国银行在缅设有代表处。1993年起,外汇券在缅甸流通,缅币对外汇券汇率与缅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相同,截至2012年12月31日,缅甸发行流通的外汇券价值3092万美元。2013年3月20日,缅甸联邦议会通过取消外汇券的议案。
 
【对外贸易】
缅甸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2016财年缅出口额约100亿美元,进口总额约150亿美元,贸易逆差约50亿美元,逆差比上财年增加10亿美元。2015/2016财年,缅甸主要出口产品为天然气、玉石、大米等,主要进口产品为石油与汽油、商业用机械、汽车零配件等。
 
 
 
缅甸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之一。作为中国的传统友好邻邦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缅甸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一部分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都将发挥独特的建设性作用。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缅甸领导人时多次表示,中方欢迎缅方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开展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合作,同时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缅甸对于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亦十分积极,是首批加入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21个国家之一。缅甸急需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以发展经济,期待从“一带一路”倡议中受益。但缅甸正在经历政治民主化转型和经济改革,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双边合作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强对缅甸国内形势的跟踪研究,对在缅投资风险予以足够重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推进中缅关系发展,从而把握住缅甸这一支点,为建设“一带一路”打通重要一环。
 
【缅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性】
 (1) 缅甸的地缘战略位置
缅甸位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3个地区的交接处,北部与中国毗邻,西面与印度、孟加拉国相接,东部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面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是中国进出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的重要陆上通道。连接中国西南与印度的缅甸是最早与中国发生交往的地区,也是与中国陆上交往关系最为频繁、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先民陆续开辟的丝绸之路中,缅甸就是两大“海上丝绸之路”通道之一。
 
缅甸重要的地缘位置决定了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也可发挥独特作用。2015年中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清楚地描述了由缅甸、孟加拉国南下,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汇于孟加拉湾的贸易通道,突出了缅甸在“一带一路”南线的枢纽作用。中国经中亚、南亚通往西半球的其他路线不仅距核心地区太远,交通和物流费用也比途经缅甸更高。而涉及中亚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在短、中期内可能面临较多安全方面的不确定性。中巴经济走廊因为途径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该地区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武装并存,境内还有海拔两万英尺的喀喇昆仑山脉,同样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
 
缅甸也是实现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缅甸的海岸线很长,拥有许多天然深海港,仰光、皎漂等优良的港口为中国海外贸易西出印度洋直接进入波斯湾、红海提供了可能。而缅甸最大河流——伊洛瓦底江经过适当疏通后,可自缅甸北部的八莫形成3000吨级货船的水陆联运大通道直达印度洋。中缅公路和铁路也将成为连接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国际大动脉。
 
 (2) 地缘政治因素
出于地缘政治战略的考量,美国、日本等大国都在加大对缅甸的拉拢,希望把缅甸作为围堵中国的一枚棋子。尽管美方一再声称,“美国并不是有意要拉缅甸来遏制中国”,“美国与缅甸接触并非针对中国,美国关心的只是缅甸的民主化进程”。 但这显然是欲盖弥彰的托词。由于政治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对立、意识形态及价值观的不同,“拉缅制华”、构筑所谓“C形”包围圈制衡中国以及迫使缅甸从军人政权转向民主以影响中国的政治发展,一直是美国对缅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保持良好可持续的中缅关系,对于中国的周边战略和国内和平发展大局十分重要。
 
中缅边境线长达2185千米,边界上有很多跨境杂居的少数民族。缅北一旦爆发冲突,炮弹落入中国境内、大量缅甸难民越界逃往中国都是常有之事,这不仅给中国边民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而且极大地威胁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与稳定。缅甸也是跨境犯罪如走私贩毒频发地区,给中国西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强中缅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才能有效祛除这些社会毒瘤。而经济上来说,中国西南腹地的繁荣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一个贫穷落后、混乱分裂的缅甸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发展不利。
 
 (3) 缅甸的经济发展潜力
缅甸国土面积达67万平方千米,为东南亚面积第二大国家、中南半岛最大的国家。缅甸自然禀赋条件优异,境内资源型矿产主要有锡、钨、锌、铝、锑、锰、 金、银等,宝石和玉石享有盛名。石油和天然气在内陆及沿海均有较大蕴藏量。据缅甸能源部统计,该国共有49个陆上石油区块和26个近海石油区块,原油储量32亿桶、天然气储量89万亿立方英尺。缅甸水力资源丰富,伊洛瓦底江、钦敦江、萨尔温江水系纵贯南北,潜在水能资源超过1亿千瓦,开发率却只有2.54%。 缅甸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41%,拥有林地5亿多亩,是世界第一大柚木出口国。硬木也是缅甸第三大出口品,仅次于天然气与成衣。在经济结构方面,缅甸依旧属于农业社会,农业耕地面积1.5亿亩,素有“稻米之国”的美称,农业部门就业人口占劳动总人口70%。
 
除了丰富的资源蕴藏外,劳动力结构优势也是外界看好缅甸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估计,缅甸总人口达6000万,全球排名25名;劳动人口约为3431万,全球排名19名。在人口组成结构方面,缅甸15岁至65岁人口占该国人口总数69.3%,全国年龄中位数为27.9岁;识字率则为92.7%(15岁以上男性识字率为95.1%,女性则为90.4%)。
 
此前,在西方的制裁和孤立下,缅甸经济多年未得到发展。因此,2011年缅甸开启改革以后,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实施了多项务实的改革措施,为外国投资提供了较为有利的环境。亚洲开发银行2012年发布的题为《转型中的缅甸:机遇与挑战》报告中,预计缅甸未来20年年均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在2030年增加到目前的3倍(达到2000美元—3000美元)。 近几年,缅甸经济基本都实现了高速增长,保持在在7%-8%之间。世界银行的报告预测,基于缅甸服务业和投资需求增加、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增长、农产品价格标准化等因素,2016-2017财年缅甸经济将增长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