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环境
နိုင်ငံရေးအရ
timg
 
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吁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19世纪英国发动三次侵略战争后占领了缅甸,1886年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37年缅甸脱离英属印度,直接受英国总督统治,1942年5月被日本占领,1945年3月全国总起义,缅甸光复,但随后被英国重新控制。1948年1月4日,缅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以吴努为首的政府实行多党民主议会制。
 
1962年,军事将领奈温将军(General Ne Win)发动政变并成立以军事统治的政府,宣布要使缅甸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奈温执政后,对内实行“缅甸式社会主义”,一度对主要工商企业实行国有化。奈温一直强调缅甸奉行独立自主的、中立的不结盟对外政策。主张同一切国家保持友好,但不为任何大国所左右,不参加大国集团,也反对把不结盟国家变成第三集团。人民对于自由受到限制感到十分不满。同年7月7日,学生在仰光大学发起示威活动抗议军事政权。军队则在奈温将军的间接指使下以血腥镇压了这个活动。
 
中国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支持缅甸北部的缅甸共产党武装。邓小平上台以后,撤出全部在缅中国军队,从此缅共武装失势。
 
缅甸国内贩毒情况很严重,而由于政府官员的轻易受贿使得毒品问题日益严重,政府更是日趋腐败。因为治理不当和腐败导致的经济严重萧条,缅甸政府于1977年开始寻求外援。1980年代后期,缅甸已是全球最贫困国家之一。

1989年6月18日,在苏貌将军(General Saw Maung)掌政下,缅甸的英文官方名称由Burma改为Myanmar。国内反政府活动仍旧持续四起,昂山的女儿昂山素季,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1988年成为缅甸迈向民主之路的精神动力。昂山素季因公然批评奈温将军而在1989年7月20日遭到囚禁。虽然她曾在1995年获得释放,之后再次遭到软禁,直到2010年11月13日获释。
 
2005年缅甸首都由仰光迁往内比都。2008年,军政府宣布将在五月举办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并在2010年举行民主选举来成立新政府。
 
 
 
1988年9月18日,缅甸军队接管国家政权,宣布废除一党制,实行多党民主制。1990年5月27日,举行首次多党制大选,有93个政党参加竞选,后大批政党自行解散或被取缔。2010年11月7日,缅举行全国多党民主制大选,共有37个获准注册的政党参选,包括4个原合法政党和33个新成立政党。2012年4月1日,缅甸议会对45个空缺席位进行了补选。2015年11月,缅甸举行全国大选,90余个政党参与选举。现有主要政党:
 
 (1) 全国民主联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执政党。简称“民盟”,总部设在仰光,成立于1988年9月27日,昂山素季任党主席。在1990年5月大选中,该党获得485个议席中的396席,后因军政府拒绝移交权力而与政府进行了长期斗争。在2010年11月大选期间,民盟拒绝重新注册参选,失去合法政党资格。2011年11月18日,民盟决定向联邦选举委员会申请重新注册政党。2012年1月5日,联邦选举委员会正式批准民盟申请,民盟重新成为合法政党,在4月1日议会补选及2015年11月8日全国大选中获得大胜。
 
 (2) 联邦巩固与发展党(The 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Party):简称“巩发党”。该党由1993年成立的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协会转变而成,2010年5月正式注册成为政党,总部设在内比都。其宗旨是实现国家永固,主权独立,民族团结,和平稳定,繁荣发展,保护百姓的安全、改善民生,维护人权,实现民主。奉行多党民主制度、市场经济制度和独立、积极的外交政策。现任党主席丹泰,总书记岱乃温。
 
 
 
奉行“不结盟、积极、独立”的外交政策,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不依附任何大国和大国集团,在国际关系中保持中立,不允许外国在缅驻军,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不对国际和地区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共同倡导者。1988年军政府上台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缅实施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终止对缅经济技术援助,禁止对缅进行投资。1997年加入东盟后,与东盟及周边国家关系有较大发展。近年来,缅政府积极推进民族和解,与西方国家关系逐步缓和。2014年,缅甸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
 
2016年5月,总统廷觉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昂山素季陪同;同月,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访缅。6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缅,成为新政府成立后接待的首位外国领导人;同月,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访缅,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应泰国总理巴育邀请对泰进行正式访问。8月,老挝国家主席本扬访缅,总统廷觉访问印度。10月,总统廷觉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11月,昂山素季访问日本。11月底12月初,昂山素季访问新加坡。
 
【与美国的关系】
1948年两国建交。缅军队接管政权后,美把驻缅使馆降为代办级,停止对缅提供经援和禁毒援助,撤销给缅的贸易普惠制(GSP),对缅实行武器禁运,阻止国际金融机构向缅提供援助,不向缅高官及其家属发放入境签证。2009年9月,奥巴马政府公布对缅新政策,在维持现有制裁同时,恢复与缅直接接触并有条件扩大对缅人道援助。2011年11月30日,美国务卿希拉里对缅甸进行历史性访问,成为50多年来第一位到访缅甸的美国国务卿,此后两国关系开始改善。2012年1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放松对缅甸制裁,准许美国公司在缅甸投资。2012年10月,美缅举行首次人权对话。2012年11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缅甸。奥巴马成为首位在任期间访缅的美国总统。2013年5月,时任缅甸总统登盛访美,成为47年来首位访美的缅甸国家元首。2014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赴缅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2015年1月14日至15日,美缅举行第二次人权对话,美助理国务卿马林诺夫斯基率团访问密支那、仰光和内比都。5月2日,缅甸驻洛杉矶总领馆正式开馆,昂觉赞为首任总领事。
 
2016年3月,缅新政府成立。9月,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访美。10月,美军太平洋总部副司令安东尼·克拉奇菲尔德中将访缅。10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发政令,宣布终止实施针对缅甸的《国别紧急状态法》(1997年5月20日起实施,内容为禁止美国企业和个人同缅特定企业和个人开展投资、贸易等业务往来)。当日,美国财政部发表声明称,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管制办公室针对缅甸的经济金融制裁随之失效。
 
 
 
稳定可靠的双边政治关系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合作的坚实基础。中缅关系历史积淀深厚,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民族相融,多年来保持着紧密的关系。近年来,中国加大对缅甸的外交投入,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在不断深化。
 
【稳步发展的双边政治关系】
缅甸于1950年6月8日与新中国正式建交,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同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国家、第一个同中国签订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的国家。1988年缅甸新军人集团上台执政后,西方国家长期对缅甸实行严厉的经济贸易制裁。为打破外交上的孤立困境,缅甸努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与中国的关系。中缅两国逐渐建立起了紧密联系,开展全方位合作,主要表现在高层互访频繁、外交上互相支持,经济和安全方面密切合作。特别是2000年以来,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外援助和投资能力明显增强,中缅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签署了上百个协议,中国成为缅甸的最大外资来源和最大贸易伙伴,也是缅甸最大援助和贷款来源。
 
按照缅甸新军人集团的“七步走民主路线图”,2011年3月,吴登盛任总统的缅甸文人政府通过选举上台。吴登盛政府对内加速推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实现政治和解,对外积极融入国际社会,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改善了关系。在这一背景下,中缅双边关系经历了一些波折,特别是在经济合作领域出现了诸多矛盾。但对华关系仍然是缅甸外交的重点,吴登盛总统5年间6次访华,体现出其对中缅关系的高度重视。双边合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也在调整对缅外交,同缅甸各派政治势力和社会各界保持接触。2015年6月,中国高规格邀请缅甸最大在野党、全国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访华,体现出中缅关系朝着成熟理性的方向转变。2015年11月,缅甸举行全国大选,民盟大获全胜,并于2016年4月1日组阁上台。由于宪法的限制,昂山素季无法出任总统,但被任命为国家顾问,并且担任外交部长和总统府部长,成为了事实上“高于总统”的一把手。4月5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缅甸,成为首位访问民盟政府的外交部长。8月17日至21日,昂山素季应邀对中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期间分别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此次历史性访问意义重大,展现了中缅发展友好关系的决心,增进了战略互信,并促进了务实合作,开启了中缅关系的新时期。
 
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新政府上任以来,在外交上强调奉行独立、平衡的外交政策,对华态度十分友好、务实。昂山素季把中国作为东盟以外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充分体现了民盟政府在发展中缅关系上务实的态度。有理由相信,缅甸新政府将继续同中方加强政治关系,密切经贸联系,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各领域的深度合作。
 
【缅甸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态度】
出于维护国内和平、周边关系稳定的政治原因和发展国内经济、融入地区合作的经济原因,自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缅甸方面就表达出加入的强烈意愿,对于与之配套的丝路基金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计划也都积极响应。缅方还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4年11月,缅甸总统吴登盛来华出席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时表示,缅甸能够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中受益,同时也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昂山素季在访华时表示欢迎中方倡导的“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合作倡议,中缅双方同意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更好地规划重点领域合作。对于中方对在缅重大项目的关切,昂山素季也回应表示缅甸已经组成审核委员会,将寻求对双方有利的密松大坝项目的解决办法。
 
缅甸国内政治精英对新时期的中缅关系普遍达成共识,认为中国是缅甸无可选择的最大邻国,缅甸无法忽视中国的存在,必须与强大的中国保持顺畅的关系,并继续借重中国的资金、技术优势来促进缅甸的现代化进程,也愿意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深度合作。著名的缅甸《联邦日报》主编吴温丁就说,中方提议建设的“一带一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它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地区和平稳定。中国设立丝路基金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保障,缅方完全支持中国主张,也完全相信中国有能力团结周边国家共建丝路,共创多赢。
 
【中缅经贸合作的进展与未来合作领域】
在缅甸长期遭受西方经济制裁时期,中缅经济上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缅甸经济困难,中国提供的援助也成为缅甸赖以生存的补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建设的深化,进一步促进了中缅双边贸易。当前,中缅经贸关系发展势头加快,且潜力巨大。
 
 (1) 中缅经贸合作现状
中缅经济发展阶段相异、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合作互补性强、前景广阔。在贸易领域,中国主要向缅甸出口成套设备和机电、纺织、化工、金属、车辆配件等领域的产品,缅甸主要向中国出口矿产、农产、木材、水产、珠宝等领域的产品,两国的贸易互补性极高。据统计,2011年、2012年、2013年,中缅进出口总额同比增加分别为73.2%、1.8%、35.6%,在缅进出口总额中占比分别为26.1%、27.0%、28.4%。2015年1-9月,缅中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7.02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占缅外贸总额的36.1%。
 
缅甸对外来投资需求迫切,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标国。缅甸投资与公司管理理事会(DICA)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月31日,中国对缅累计投资达227.813亿美元,,共126个项目,占缅甸批准外国投资总额的38.31%,在对缅投资国家中排名第一位,是美、日、欧等西方国家总和的3.5倍。 中国企业在缅甸投资合作涵盖了科技产业、基础工业、通讯、卫生、交通、农业、物流等多个领域。
 
中国在缅有几个大型战略投资项目,包括密松水电站、中缅油气管道、莱比塘铜矿、皎漂工业园等。在密松水电站等项目遭遇建设危机后,中国对缅甸投资一度下滑,尤其是大型项目几乎停滞。但近两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对缅投资有所回升。2016年2月,缅甸电力部证实,缅甸将再建设18个由中国企业获开发权的水力发电站项目。中资企业也将协助缅甸开发风力发电,已经有5个项目在筹划之中。这些项目将确保缅甸政府“2030-2031财年让全国人民都能用上电”的目标得以实现。
 
2016年3月底,缅甸的投资委员会(MIC)批准了广东振戎能源有限公司在土瓦经济特区附近建设炼油厂,投资额约为30亿美元,力争2019年之后投产。据报道,该炼油厂炼油能力为日产量10万桶,还计划建设停泊油轮的港湾和液化石油气(LPG)相关设备。这是缅民盟新政府批准的第一个大型合作项目。
 
中缅边境合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国正在加速建造于缅甸掸邦东北部清水河边贸站附近的云南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孟定中缅边境经济区、清水河边境检查站。昆明-清水河-皎漂铁路、大理至临沧高速和沧源机场等互联互通项目正在筹划或建设中。中缅边境由中方出资建设的滚弄大桥也在建设中。
 
 (2) 中缅可以合作的重点领域
当前缅甸经济基础总体上仍然比较薄弱,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转型前相比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人民生活还基本停留在改革前的水平。通过大量获得外来援助,引进国外资本和技术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解决国内日益突出的民生问题是缅甸新政府需要优先应对的重要问题,也是民盟兑现大选期间对选民承诺的必然选择。
 
具体来说,缅甸非常欢迎中国企业投资农业、林业、水产畜牧、基础设施建设、酒店与旅游业等。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未来中国可以投资的一大重点。缅甸的基础设施落后,高速公路和铁路设施不完善,从仰光到土瓦经济特区600千米的陆地距离甚至没有直达汽车。在能够构建“全国一盘棋”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缅甸需要大量投资。而“一带一路”建设中,基础设施领域是优先领域,其中交通运输行业起到了基础和支撑作用。
 
除了道路建设外,电力行业也是缅方吸引投资的一大领域。目前缅甸仅能供应30%的电力,还存在70%的电力缺口,未来缅甸发展必须克服电力供应不足的瓶颈。而中国在这方面经验丰富,可以帮助填补缅甸电力方面的空缺。缅甸通讯方面的基础设施也十分落后,是全球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普及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市场前景可观。中兴、华为等中方企业在缅通讯领域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提高,2014年华为在缅已占有约50%的市场份额。
此外,缅甸当前急需改善民生、改善民众生活水平,涉及到民生的农业、金融、制造业等行业也是中国投资可以发力的领域。其中,缅甸农业资源丰富,未开发土地很多,发展潜力巨大,但其农业技术落后,农业人才缺乏;而中国在市场、技术、种植水平方面都有很多优势。在中国耕地日益紧张,粮食安全面临挑战的情况下,中缅两国农业合作面临重要机遇期。双方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开展农业合作,例如中国为缅甸企业提供农机装备和农业贷款、传授种植技术、培养技术人才等,以更好地惠及当地百姓。